很多人都在關注有關質量管理體系有效性的話題,通常是從文件制定、記錄填制、執行力等實施角度來進行分析并尋求答案。筆者認為,應該轉換一下思維方式,從“質量管理體系的價值”這樣的角度來看一下這個問題。
基于近年來的貫徹與思考,在筆者看來,質量管理體系的價值應該反映在如下三點:
首先,質量管理體系應該符合企業的使命,滿足企業發展戰略及戰略目標的要求,落實企業質量戰略的要求。企業的“使命”決定了該做什么事情,發展戰略及戰略目標決定了如何分步驟落實該做的事情,質量戰略決定了如何使企業的質量管理工作服務于戰略目標的實現。我們知道,企業在建立質量管理體系時要制定與企業總方向相一致的質量方針,這個方針必然要同使命、戰略相匹配。反過來說,如果一個企業尚未形成對“使命”的清晰認識、對戰略的準確設計,其質量管理體系的質量方針、質量目標及相關過程就成了無源之水、無本之木,無論寫得多么花哨,也只是一個管理職能的追求,并非企業整體的目標。
其次,質量管理體系的管理過程應成為企業所有管理活動的必要組成部分。在宣貫GB/T19001標準的時候,為了說明質量管理體系的重要性,很多業內人士有意無意地將質量管理的高度抬得很到,似乎質量管理是至高無上的,這種做法導致企業對體系的期望值過高,很容易就產生了“體系萬能論”及隨之而來的“體系無用論”、“體系過時論”。其實,無論是質量管理還是環境管理、職業健康管理,與企業的戰略管理、企業文化管理、財務管理、市場管理、顧客關系管理、知識管理等活動一樣都是必不可少的,都是企業整體管理活動的組成部分。而質量管理體系管理作為質量管理的典型活動,在滿足并超越顧客要求、完成產品實現的控制等方面應該起到積極的作用。
第三,質量管理體系運行的結果應該有助于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,有助于證實企業履行了質量主體責任。一些企業在建立、運行、保持質量管理體系的時候,注意到了從質量方針到質量目標、過程設計、資源提供、過程實施、過程測量、過程改進、產品的監視和測量這幾個動作之間的邏輯關系,反映了來自法律法規、顧客及其他相關方的利益,體現了企業承擔質量主體責任應履行的義務,因此所形成的質量管理體系真正具有了符合性、系統性、一致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