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2月25日刊出的《法醫學雜志》2020年2月第36卷第1期上,預出版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死亡尸體系統解剖大體觀察報告》,通訊作者是湖北省司法鑒定協會會長、兼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法醫系教授劉良,也是負責遺體解剖工作的主要人員。尸解報告公布,患者胸腔積液各約150mL,右側胸膜增厚,與右肺重度粘連,雙肺切開可見大量白色粘稠液體溢出。氣管腔腔內可見白色泡沫狀粘液,右側支氣管腔內見膠凍狀粘液附著。肺部切面可見大量粘稠的分泌物從肺泡內溢出。報告結果提示:新冠肺炎病變仍聚焦于肺部,主要引起深部氣道和肺泡損傷為特征的炎性反應。
劉良指出,在顯微鏡下,可以看到有些患者肺部切面出現粘液性分泌物。他進一步闡釋,目前的切片結果顯示,新冠肺炎導致患者肺泡功能可能受到損傷,然后氣道又被粘液堵住了,臨床上會出現缺氧、低氧狀態。因此,要改善病人的缺氧、低氧狀態,需要把氣道打通,對粘液進行稀釋、溶解。如果粘液沒有被化解,單純給氣給氧,有時候達不到目的,甚至可能適得其反。
新型冠狀病毒在世界持續蔓延的同時時,湖北省的情況卻開始明顯好轉。2月27日,據衛健委發布的消息,湖北全省新增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318例,其中武漢市313例,湖北的死亡人數也明顯下降。2月10日至23日,湖北省日均死亡116例,最近4天平均47例,且數量穩定趨于下降。情況的好轉,有可能是使用了吸痰機輔以治療。
目前國內ICU臨床氣道護理的標準做法是手動吸痰管吸痰。這種依靠人工手動吸痰通氣的做法存在很多弊端。一是容易導致呼吸機相關肺炎;二是導致氣道損傷,造成流血、疤痕及相關并發癥,且吸痰過程病人十分痛苦;第三,該方法無法清除左側氣道痰液;更無法吸除遠端小氣道痰液做法是手動吸痰管吸痰;最后,手動吸痰同樣是有風險的操作,而且每個病人每天吸痰至少數次,甚至多達十多次,致使醫護人員負擔重。
引進以色列專利技術,歷經八年年研發而成的濡新同步咳痰機非常適用于本次疫情。同步咳痰機主要用于替代目前全世界ICU臨床氣道護理普遍使用的手動吸痰管吸痰操作,因為基于先進的IL-MIE(在線機械吸排氣)技術,以明顯的技術優勢極具針對性地解決了手動吸痰管吸痰的諸多弊端。同步咳痰機的主要功能就是利用成熟的MIE(機械吸排氣)技術,并與呼吸機同步的監測控制系統整合,在絕不干擾呼吸機吸氣相的前提下,僅利用其呼氣相,通過模擬自然咳嗽的方式產生快速的呼出氣流,從而將肺內痰液引流至人工氣道的病人口腔外端。這種密閉的、間接的吸痰方式相較于傳統的手動吸痰管吸痰方式,不僅吸痰效率高,能夠吸除全肺甚至遠端小氣道痰液,而且對患者氣道沒有任何損傷,血流動力學沖擊很小,患者更愿意接受。同時,還避免了由于吸痰管進入肺深部,所以能夠有效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發生概率、減少患者ICU滯留時間。此外,同步咳痰機能夠自動工作,不僅降低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和工作強度,還降低了手動吸痰帶來的病人安全、疾病傳染等有關的職業風險。
“道不遠人,人無異國”我們愿意向全球捐贈以色列首席科學家辦公室資助90萬美元研發八年的全自動咳痰機,共同抗疫,同舟共濟渡過難關。
